“ 第六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评选总榜单,三江超纤喜提NO.3。”
由天津工业大学、大连华纶、吉安三江超纤三方联合申报的《双组份纺粘水刺非织造材料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开发》项目,荣获本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评选”的第三名。
01
—
双组份纺粘水刺非织造材料关键技术突破行业瓶颈
“纤维细旦化是目前非织造材料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现有的纤维细旦化手段主要包括熔喷法、闪蒸法、海岛短纤成网减量法和裂离型(如中空枯瓣型)双组份纺粘法。其中,双组份纺粘法因其高效形成高强轻薄超细纤维网,成为目前最具前景的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制备技术。目前,国内双组份纺粘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存在生产技术与装备无法满足要求的问题,现有的纺粘固网方式简单导致非织造材料的结构性能单一。
针对此问题,该项目自主研发了双组份纺钻水刺非织造材料关键技术与装备,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开发了包含超纤革在内的系列下游产品。主要创新点包括:研发了双组份纺粘水刺超细纤维(直径可达3~5μm)非织造材料制备技术,打破了国外在此领域的技术垄断;实现了双组份纺粘水刺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的关键装备产业化,建立了4条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基于上述技术与装备,独创了双组份纺粘长丝在线卷曲和针刺/水刺结构调控技术,开发了三维梯度结构可控的长丝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 提升了其应用水平;在此基础上,研发了超纤革清洁化制备技术及产品,首次实现了超纤革的全流程绿色工业化生产; 开发了双组份纺粘水刺非 织造材料在高档擦拭材料、保暖透气材料、面膜和柔性防刺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技术,部分产品已产业化生产。
该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项, 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表学术论文 15篇。
该项目成果已推广应用,2015-2017年累积销售额139127.45 万元,新增利润20872.76万元,新增税收9401.97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 目的成功实施全面提升了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制造水平,增强了我国双组份纺粘水刺非织造材料制备技术和装备的核心竞争力。”
——《纺织科学研究》第174期
02
—
三江超纤的非织造无纺布之路
专注水刺无纺布,近30载。
1994浙江余姚龙翔水刺热轧无纺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集团正式进军无纺布行业开始。
1997年中国第一条国产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在浙江余姚投产,填补了国内空白。
2007年三江无纺正式进驻吉安市井冈山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吉安市三江超纤无纺有限公司”,开始组建和自主研发国内当时处于空白的尖端超细纤维无纺布生产线。
2009年备受瞩目的国内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组份中空桔瓣超细纤维纺粘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宣告建成投产。同年通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工程院院士、高工联合技术鉴定,并取得关键工艺专利。
→三江超纤厂区实景
精炼技术与质量、砥砺前行。
2009年公司引入全法国进口水刺无纺布生产线,正式登陆方兴未艾的面膜和卫材水刺布市场。多年来对于水刺无纺布技术的研发推进工作不曾停止,2014年1月公司凭借超细纤维领域的成果取得科技部颁发“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14年7月三江超纤面膜、湿巾、超纤全系列产品通过Oeko-Tex 100 Class I (接触婴儿皮肤级)认证;2019年《双组份纺粘水刺非织造材料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开发》项目申报,荣获第六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评选”的第三名。
作为全国首家超纤纤维面膜基布制造商,我们身兼技术研发与探索的重要社会责任。到2019年,三江企业实现了双组份纺粘水刺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的关键装备产业化,建立了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
三江企业始终秉承“完美品质源于真诚创造”、“诚信铸就品牌、质量占领市场”的经营理念,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
三江愿与广大客户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合作共赢,未来诚可期!
(扫码查看更多官网详情)
或者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